
流&…
流感疫苗知多啲
新一輪流感季節又殺到﹗秋風起,大家都紛紛著上外套,而換季就是流感的高鋒期。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公布,2018/19年冬季流感季節共錄得 774 宗爆發個案,當中愈300人死亡,所以我們定不能掉以輕心。
傻傻分不清流感和感冒 隨時攞你命
流感通常傳播於秋冬季天氣冷的時候。而且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可能患上流感,重點是流感的症狀和普通感冒極為相似!所以很多人都會混淆了流感和一般感冒,因此輕視了流感及其併發症可能造成的風險和危機。
流感症狀睇真啲
雖然一般感冒和流感症狀上大同小異,但只要細心留意其實都有點分別的。如果能及早辨識到自己或身邊的人患有流感,對症下藥,自然會更快痊癒。
流感非絕症 細心照料最重要
如果不幸患上流感,其實都無需太過害怕的。只要盡快求醫,做齊以下幾項就能藥到病除。
預防流感 注射疫苗最實際
聽說不少朋友對注射流感疫苗都感卻步,原因不外乎是認為流感疫苗存在許多風險,因此抗拒接種。但其實這些都是坊間對流感疫苗的誤解,以致錯失了預防流感的良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為了增進大家對流感的認知,以下準備了幾個常見問題以釋疑慮:
1.流感針適用年齡?
疫苗專家建議所有年滿6個月以上的人群都接種流感疫苗,以減少患流感的機率。
2.健康人士是否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基於流感疫苗可以提供大約七成至九成預防流感病發的效用,而健康人士亦有機會患上嚴重的流感。因此,除了個別有已知禁忌症人士外,所有年滿6個月的人士都適宜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作個人保護。
3.孕婦能接種嗎?
建議接種滅活流感疫苗。
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孕婦及嬰兒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孕婦接種滅活流感疫苗是安全的,現時並沒有證據顯示婦女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即使在妊娠第一期)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不過,要留意由於減活流感疫苗含有活性病毒,孕婦不應接種減活流感疫苗!
4.肥胖人士(體重指數30或以上)應接種嗎?
根據本港和海外的資料顯示,肥胖為嚴重甲型流感(H1N1)pdm09感染(包括需要深切治療或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即為常見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所以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的肥胖人士被視為季節性流感高風險情況的人士,建議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5.我的孩子患有哮喘,他應接種嗎?
患有哮喘的兒童並非不適合接種滅活流感疫苗。相反,患有肺部疾病如哮喘的人士,由於在感染流感時會有較高的風險出現併發症,所以應該接種滅活流感疫苗。而在過去12個月曾患上喘鳴或哮喘的兩歲至四歲兒童則不應接種減活流感疫苗。
6.流感疫苗有什麼副作用?
有些人在接種流感疫苗後的一到兩天內可能會出現副作用。這些症狀包括疼痛、發紅、注射部位不適和腫脹、疲勞、肌肉疼痛和低燒。這些副作用通常很輕微,幾天內就會消失,無需任何治療。
以上這些都屬於正常的針後反應,如嚴重者,請盡快聯繫醫生。
7.疫苗會否立即生效?
不會。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流感病毒。
為預防流感,已接種疫苗的人士須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休息充足及不吸煙。
8.每年是否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是。流行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株可能會不時改變。
因為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會根據流行的病毒株而更新,以加強保護。
此外,在上一年度接種疫苗後建立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降低,在下一年度可能會降至沒有保護作用的水平。
9.我的子女即將/早前已接種其他疫苗,他可以接種嗎?
- 滅活流感疫苗
經注射接種的滅活流感疫苗不會影響其他疫苗的效能,因此可以同時或不同時接種其他滅活疫苗(例如乙型肝炎疫苗)或減活疫苗(例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如同時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各種疫苗必須於不同部位接種。 - 減活流感疫苗
接種減活流感疫苗的人士,可在同一天接種其他減活疫苗,或於相隔至少 4 個星期接種另一種減活疫苗。
最終接種針數,以醫生建議為準。
10.為何有些人接種了流感疫苗,仍然會感染流感 / 有流感樣病徵?
流感疫苗不可以提供 100% 的保護作用,但它們能降低患病、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有些人接種疫苗後仍感染流感 / 有流感樣病徵,主要有幾個原因:
- 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個星期產生抗體,如在接種前或接種後不久受感染,疫苗的保護作用可能仍未產生。
- 每個季節流行的病毒株不可能完全準確地預測,患者所感染的病毒株可能與包括在疫苗的病毒株完全不同,因此疫苗不能提供保護。
- 疫苗效能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接受疫苗接種者本身的情況 (例如年齡和健康狀況) 和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病毒株的匹配程度。
- 有些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引致類似流感的病徵,使患者會誤以為疫苗未能為他們提供保護。
流行性感冒幾乎是每年都會來襲,想避免流感入侵,就要先下手為強。平日要做好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加上注射流感疫苗,病毒就無從入手啦。以上資訊只純熟參考性質,詳情或個別情況請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