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篩查?港3大男性癌症

已更新:3月20日

家庭醫學專科

冼嘉玲醫生

轉載自 《星島日報

轉載自 《星島日報》
轉載自 《星島日報》

肺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位列本港男性常見 癌症首三位,然而早期癌病通常沒明顯症狀,就 此目前有一些相關癌症篩查助評估風險。然而, 所有篩查都有不同的局限性和準確性,家庭科醫生提醒男士們,必須注意箇中要項。


助無症狀者 評估潛在風險

 「癌症篩查可以為症狀出現之前或沒有病徵的人士,評估患上癌症或癌前病變的風險,如有 懷疑有助他們適時接受後續診斷 檢查,以進行適當跟進或治療。 醫生一般會了解求診者是否有不適症狀,同時考慮其家族遺傳病史、個人病歷、身體狀況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從而與求診者商討適合的篩查方案,以及是否有進行篩查的需要。必須注意,篩查的目的是幫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對於已有不適症狀的人士,應盡快求醫及進行診斷檢查,才能及早確定是否患病,適 時訂定跟進方案。」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冼嘉玲稱。


相關篩查方案

第1位:肺癌


罹患風險因素:

  • 吸煙,據相關調查顯示,約9成的肺癌個案與吸煙有關。

  • 年屆50歲以上。


篩查指引:

根據海外文獻,如重度吸煙人士, 即使無出現症狀,患上肺癌的風險亦會較 高。這類人士接受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的肺癌篩查或會有益處。相較傳統電腦掃描,低劑量電腦掃描的輻射量較低,能多角度及清晰地顯示肺部結構,通常能夠檢測到低至5毫米的結 節,幫助及早識別肺癌的可能徵兆。惟要注意篩查有可能出現假陽性,另外小於5毫米的結節,或某些類型的腫瘤,未必可被偵測到。


建議有關人士應與醫生商討,接受低輻射 量電腦掃描篩查的利弊(包括篩查或會出現假陽性結果,以及或需進行跟進檢查),了解情況後再作出切合個人需要的知情決定。


第2位:大腸癌


罹患風險因素:

  •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中的纖維量不足、常吃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運動、肥胖、飲酒和吸煙等。

  • 患遺傳性腸病,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 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 炎」。

  • 過往曾患大腸瘜肉。

  • 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 (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篩查指引:

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的一般風險人士 接受篩查,事前應與醫生商討,考慮以下其中 一種篩查方法:每1或2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 試,或每5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 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至於有較高風險人士,例如帶有「連氏綜 合症」或「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基因突變、有一位直系親屬於60歲或以前確診患大腸癌的人 士,又或有多於一位直系親屬確診大腸癌等, 建議應諮詢醫生的意見,以便了解進行大腸癌篩查的合適年齡及方法。


第3位:前列腺癌


罹患風險因素:

  • 年齡50歲以上。

  •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 其他因素 , 例如吸煙、肥胖、前列腺病變等。


篩查指引:

主要方法為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測試,一般建議高風險男士(例如有直系親屬, 在65歲前確診患上前列腺癌),應諮詢醫生意見,以決定是否需要接受篩查,以及進行篩查的方式。


日常如何降低患癌機率?


  • 不吸煙和避免接觸二手煙,因煙草含有多種致癌化學物質。

  • 減少攝取酒精,因過量飲酒與多種癌症 (如肝癌和乳腺癌)有關聯。

  • 恆常運動和健康飲食,能減少肥胖所引起的健康問題,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 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考慮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本地肝癌的主要發病原因。

  •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並非只發生 女性身上,男士也需要加以預防,例如採取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等,均能有效預防與HPV有關的癌症,例如頭 頸癌、肛門癌。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facebook icon
  • Instagram icon

尖沙咀旗艦診所: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A座603, 815, 2607, 2610-11室

尖沙嘴診所聯絡

25431000

​地圖路線

大圍普通科及專科診所:  新界沙田車公廟路18號圍方4樓417室

尖沙嘴診所聯絡

25431001

​地圖路線

旺角眼科中心:旺角彌敦道664號惠豐中心7樓703-706室,9樓及10樓全層

尖沙嘴診所聯絡

25431001

​地圖路線

中環眼科中心: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1期12樓1202-3室

尖沙嘴診所聯絡

25431001

​地圖路線

Copyright © 2024 新匡喬醫療集團 Medicare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