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衰竭非絕症!】及早用藥減入院及死亡風險

心臟科專科

曾振峯醫生️


不少人聽到心衰竭,可能會聯想起「死亡」、「換心」。其實如果及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可助減低患者死亡率及入院次數,延長壽命。
不少人聽到心衰竭,可能會聯想起「死亡」、「換心」。其實如果及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可助減低患者死亡率及入院次數,延長壽命。

心衰竭是一種心臟疾病,涉及到心臟無法有效地泵血至身體各處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臟肌肉損傷、疾病或其他健康狀況引起的。不少人聽到心衰竭,可能會聯想起「死亡」、「換心」。其實如果及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可助減低患者死亡率及入院次數,延長壽命。


每年高達2萬人因心衰竭入院或死亡


本港每年有約4千宗的心衰竭新症,更有高達2萬人因而需要入院或死亡,5年死亡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五十,情況真的不容忽視。 心衰竭症狀 心衰竭的症狀因人而異,但以下是常見的一些症狀:

  • 疲勞和虛弱感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尤其是在活動或平躺時

  • 咳嗽或咳痰,尤其是在夜間或平躺時

  • 水腫,特別是腳踝、腿部或腹部

  • 心悸或心跳過快

  • 消化不良,包括惡心、食慾不佳、腹瀉或便秘

  • 陣發性夜間呼吸暫停(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當中氣喘、雙腳水腫、疲倦、心跳加速、咳嗽都是常見的心臟衰竭警號,故如出現以上徵狀,建議應盡快求醫。


藥物組合治療助改善病徵、降死亡率


藥物治療是控制心衰竭病情中重要的一環。心臟衰竭並不是單一的問題,須由多方面入手,所以一般都會按患者情況,同時處方多種抗心臟衰竭藥物,其中包括:

  • RAAS抑制劑(如ACEI、ARB或ARNI)

  • β受體阻滯劑

  • 抗鹽皮質激素(MRA)

  • SGLT2抑制劑等

據美國及歐洲心臟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及早使用所有能幫助心衰竭的藥物,可減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入院次數,甚至更可延長其數年壽命。


大多需長期服藥控制病情


心臟衰竭是一種長期疾病,不能「斷尾」,故需要透過長期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 臨床上有些病人在病徵減輕後,會詢問能否減藥甚至停藥。但有相關研究顯示,如患者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病情有機會在1年內變差。而病情惡化的話,那時就未必能單靠藥物控制病情,可能需用儀器來輔助心臟功能,情況再差下去,更或需等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因此建議患者應按指示定時用藥,更不應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影響療效。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