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正確除耳垢3方案 清潔有誤招炎症

耳鼻喉專科

何的煒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正確除耳垢3方案 清潔有誤招炎症-何的煒醫生

耳垢過多除可造成脹痛等不適,嚴重時甚至可堵塞耳道,導致暫時性失聰。有些人或會自行用棉花棒清除耳垢,但此舉亦有潛在風險,故有需要者宜求診,由醫生按個別情況,建議治療方案。


文:衞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某類耳垢易致堵塞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的煒指,耳垢主要由外耳道分泌的皮脂、汗液、脫下的皮屑等混合組成,大多集中在耳道最外面的三分之一位置。它具有滋潤和抗菌的作用,同時由於有一定的黏性,故也可將進入外耳道的塵埃等異物黏住,阻隔外來物接近耳膜等耳道深處。耳垢主要可分為乾型及濕型,前者呈淡灰褐色、乾而易碎,密度較低,故一般較少機會造成阻塞問題;後者則呈黃棕色或黑色,質地較濕及黏稠,容易造成阻塞。


引致暫時性失聰


        一般情況下,耳垢會隨着耳道皮膚細胞的自然脫落而慢慢排出體外,但有些人由於耳道形狀特殊,或者耳垢分泌過多,就容易出現耳垢堆積的情況,而隨堆積的程度,有可能會引發不適,例如出現耳朵脹痛、耳鳴,甚至聽力下降等症狀。此外,亦可能會增加耳道發炎機會,因大量耳垢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造成外耳道發紅、腫痛。若耳垢進一步擠壓到耳膜,就有可能引發中耳炎等病症。

        值得關注的是,嚴重的耳垢堵塞甚至可能會導致暫時性失聰,不過只要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一般都不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


自行清耳垢大忌


        「不少人會習慣自己用棉花棒或者別的尖銳物品清除耳垢,其實這做法非常容易造成耳道損傷,同時亦無法徹底清除耳垢,更可能把耳垢推得更深,阻塞耳道,甚至令耳膜穿孔。」何醫生稱。

        另外,如果將耳垢清潔得過於乾淨,耳道亦會更容易發炎,所以他不建議自行清理耳垢。如果有懷疑應及早求醫,醫生會用耳朵顯微鏡等工具,為病人仔細檢查耳道情況,從而作出適合的處理方案。


專業安全清除方法


  1. 使用軟化劑:醫生會處方一些外用藥物(例如過氧化碳酸鉀或甘油等)先軟化耳垢,這有助於後續清理。但這類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刺激耳道,引發炎症,所以使用時宜跟進醫生指示。

  2. 顯微鏡清理:醫生可以在顯微鏡的輔助下,用吸管等工具,直接將堵塞的耳垢吸出。這種方法操作精細,較為安全,但需要設備和技術的配合,一般只有在專科門診中才能進行。

  3. 耳道灌洗:醫生會利用儀器通過注水沖洗的方式,將軟化後的耳垢沖洗出來。但如果耳道狹窄或鼓膜穿孔者,則不宜採用這方法。


護耳維持正常分泌


  • 保持耳道清潔,避免使用棉花棒等尖銳物品掏耳朵。

  • 盡量避免讓水或油性物質進入耳道,洗澡、游泳時要注意保護耳朵。

  • 日常飲食宜清淡,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利於減少耳垢分泌。

  • 保持良好作息,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控制耳垢正常分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