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運動猝死風險 3大心血管檢查!
- 新匡喬醫療集團
- 1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月21日
心臟科專科
李家輝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不少大型運動賽事如馬拉松比賽,將陸續展開,同賀新禧。過去曾發生選手在賽事期間或結束後猝死事件,當中不少案例是由心臟問題引起,值得關注。醫生建議這類高強度競技運動參賽者,應在醫護 人員指示下,事前進行適當檢查,評估潛在的心臟病患風險。
高強度競技運動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家輝表示, 一般而言,低至中等強度運動的風險較低,反之高強度的競技運動如馬拉松、渡海泳、賽艇等,則對心臟的負擔較大,而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會增加心臟猝死的風險。 「對於35歲以上的人群,劇烈運 動時的猝死多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 因為運動會使血壓上升,並增加血液與血管內壁的摩擦,可能導致已有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從而引發心臟病發作。至於35歲以下人士, 猝死通常與遺傳性基因疾病有關, 因為劇烈運動時身體受到的壓力會 導致腎上腺素激增,這可能使有潛 在遺傳性心臟病人士出現心律失常, 嚴重時甚至因而猝死。」李醫生稱。
毫無先兆個案
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每位心臟病患者都會出現心絞痛、胸悶、心口痛、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等常見症狀,舉例來說,患有隱 性心臟病和心臟結構異常等心臟疾病的人, 可能不會有明顯不適,甚至有患者在沒有症 狀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發生猝死,因此大眾切勿掉以輕心。一些高風險人群如下列人士, 更需要特別留意:
長者:隨着年齡增長,心血管系統功能會 退化,例如血管組織老化和心臟肌肉退化 等,均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三高疾病患者: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 血脂等慢性疾病人士,會增加心血管負 擔,損害血管健康,繼而患上心臟病的風 險也較高。
肥胖者:肥胖可增加心臟負擔,亦會增加 患上「三高」風險,繼而令心血管疾病風險 上升。
吸煙人士:吸煙損害血管,增加血栓形成 的風險,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也較高。
有心臟病家族史者: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臟 病病史,這些人也有較高的心臟病風險。
建議檢測項目
不論是否屬於高風險群體,建議所有參賽者最好 在比賽前至少提前6個月進行相關健康檢查。透過早期 了解個人健康狀況,以確定是否適合參加比賽,並有助訂定適合自己的賽前訓練計劃,確保以最佳狀態參與 比賽。
1. 三高風險評估:量度血壓、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助 評估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2. 心電圖檢查(ECG):有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律不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臟肥大等問題。
3. 運動心電圖:有助檢測於運動時可能發生的心臟異 常情況,協助醫生發現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或心律不正等問題。
若心電圖異常或根據個別情況,醫生可能會建議 患者作進一步心臟檢查,例如心臟超聲波、心血管電 腦掃描造影或心臟核磁共振檢查,以協助診斷是否患 有心血管疾病。
賽前/比賽期間保健
進行高強度的競技運動前,應實施 持之以恆且循序漸進的體能訓練計 劃,避免突然提高訓練強度或超出 自身極限,以避免心臟負擔過重。
若感覺身體不適,應避免勉強參 賽。在比賽前進行15分鐘的熱身活 動,包括輕微的跑步、伸展和肌肉 活動,有助預防受傷。
參賽者在比賽期間應時刻關注自身 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心口痛、心跳 過速、暈眩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運 動並尋求醫療協助。
比賽衝刺後不要立即停下,應慢跑 或步行至少5至10分鐘,有助促進 血液回流至心臟,從而防止血液滯 留,有利保護心臟健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