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肺炎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泛指由肺炎鏈球菌(或肺炎球菌)引致的疾病。雖然肺炎球菌一般只會引起竇炎和中耳炎,但是它亦可引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包括肺炎、敗血病和腦膜炎。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於幼兒及長者中後果通常較為嚴重。
13價疫苗Prevenar 13
疫苗名稱: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疫苗藥廠:美國輝瑞Pfizer
清型數目:13種(1, 3, 4, 5, 6A, 6B, 7F, 9V, 14, 18C, 19A, 19F及23F)
疫苗特點:
結合疫苗技術能促成免疫記憶,提供長效保護;被83個國家兒童疫苗計劃所採用
疫苗成分:
每劑0.5 毫升含有
·血清型1, 3, 4, 5, 6A, 7F, 9V, 14, 18C, 19A, 19F,與23F之肺炎鏈球菌的莢膜多醣體各2.2 μg
·血清型6B的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4.4 μg
·CRM197蛋白質載體32 μg
肺炎球菌存活於人體。肺炎球菌常見於呼吸道,即使健康的人士也可以是肺炎球菌的帶菌者。肺炎球菌可經飛沫或口腔接觸直接傳播,或透過接觸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較常見於幼童及長者。在2007至2014年,本地發病率為每100,000人中有1.7至2.9人。發病率於五歲以下和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士較高。
肺炎球菌感染一般以抗生素治療。由於此病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逐漸增加,因此預防肺炎球菌感染比治療更為重要。
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疾病其中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市民亦應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休息充足及不吸煙。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未滿兩歲之兒童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包括3劑基礎針在2,4和6個月分別接種及在12-15個月時接種一劑加強劑。
2歲至64歲的高危群組應接種一劑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至少2個月後或6至12個月後接種一劑23 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對於那些已經接種23 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則應至少1年後才接種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對於65歲及以上人士,科學委員會建議接種一劑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或一劑23 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對於那些有額外高風險的情況下,可根據醫生臨床判斷考慮是否在第一次接種五年後再接種一次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已獲證實安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接種疫苗部位可能在接種後短時間內出現輕微腫脹及疼痛。接種第二劑後出現局部反應的機會較高,但大部分反應在幾天內不須要治療而會自然消退。
如曾在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後或對該疫苗的成分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則不應繼續接種。
懷孕期間使用肺炎球菌疫苗的安全性尚未清楚。現時亦不清楚疫苗會否經母乳排出。因此,婦女如欲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應盡可能在懷孕前完成。
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
HPV疫苗主要可預防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
約七成子宮頸癌是因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16及18型病變引起,預防子宮頸癌疫苗能預防及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HPV可引致:
越早接種HPV疫苗越好
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的年齡中位數為53歲。平均每145名女性之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有機會患子宮頸癌。
男士更應該接種HPV疫苗,HPV亦可能引致生殖器官濕疣、男性陰莖癌及肛門癌。生殖器官濕疣亦是高度傳染性疾病,與患者親密接觸後,有65%機會患病,潛伏期為3星期至8個月,復發率高達90%。
子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現時香港有三種子宮頸癌疫苗,分別為9合1,4合1疫苗及 2合1疫苗。
以4合1疫苗為例,它可適用於9-45歲女性及9-26歲男性。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歐盟及香港衛生署認可之疫苗。
覆蓋4種HPV病毒:6,11,16,及18,有助預防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椰菜花(生殖器官濕疣) 約70%的子宮頸癌由HPV16和HPV18病毒引致。臨床研究顯示兩種疫苗對於幫助預防子宮頸癌相當有效*。
*該研究以CIN2/3為終點(endpoint),以評估子宮頸癌疫苗的效用。
上述疫苗不能治療椰菜花、子宮頸癌、外陰及陰道癌、CIN、VIN或VaIN,亦不能預防非由HPV所引起的疾病。與所有疫苗一樣, 接種後未必能為所有接種者提供保護。
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機會>80%。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是十分普遍的,超過80%有性經驗的女性都會受HPV病毒的感染,現今並無藥物可清除已感染的病毒。雖然大部分HPV感染都不需治療就可以自行痊癒,但持續的HPV病毒感染會引致癌前病變,甚至惡化為癌症。 *在美國女性一生中感染的高峰期有2個。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的研究(A)發現香港女性在26-30歲及46-50歲是感染HPV病毒的兩個高峰期。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2008年資料顯示,HPV 11,16,18是本港最常見的HPV病毒類型,女士不可掉以輕心,應做好預防措施。任何人士對疫苗的任何成份敏感都不適合接種疫苗,懷孕婦女應避免接種此疫苗。注射疫苗前請先徵詢醫生之專業意見。
可以,及早接種疫苗可有助減低感染HPV機會。由於HPV病毒主要經性接觸傳染,在未有性接觸前接種疫苗能提供最佳保護。以4合1疫苗為例,大部份參與臨床研究的女士都已有性經驗或已生育,她們從未感染疫苗所覆蓋4種 HPV 病毒,只有0.4%的女性同時感染疫苗所覆蓋4種HPV病毒,結果顯示,疫苗對她們仍然非常有效預防未感染的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同兩種HPV疫苗的安全性,兩種疫苗都不含有病毒基因或任何具傳染性物質,並不會引致HPV病毒感染或引致相關疾病。 在臨床硏究中,兩種疫苗常見的副作用:注射部位有痛楚的感覺、腫脹、紅斑、瘙癢及發燒,均屬輕微。請向醫生查詢有關細節 (如罕見的副作用),他們備有詳盡副作用的資料。
HPV 疫苗對從未感染HPV16型和HPV18型病毒的女性最為有效。據目前資料顯示,此疫苗能100%預防由HPV16型和HPV18型病毒感染引致的癌前病變(子宮頸上皮內瘤)。可是,由於疫苗並不能預防其他高風險類型的HPV的感染,它亦不能清除已受感染的病毒,所以婦女即使已接種疫苗,仍必須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目前研究顯示,此疫苗的效力最少可以維持十年。
一般而言,HPV疫苗是安全的。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包括注射位置紅腫和疼痛、發燒、頭痛和作嘔。此外,亦不建議對此疫苗的任何成分曾產生過敏反應的人士接種此疫苗。鑑於疫苗對懷孕影響的資料仍然有限,所以不建議懷孕婦女接種此疫苗。
世衛組織就現有的醫學文獻作出評審後,認為兩種疫苗對其覆蓋範圍以外的HPV病毒也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以HPV 16,18為例,由於兩者的基因排序與HPV 31和45相近,所以注射後,除了可預防HPV16和18,亦可對HPV 31及45等相近類型的病毒帶來一些交叉保護。其實兩種疫苗均有交叉保護的臨床數據,以 4合1疫苗為例,在某程度上有助預防10種由HPV31、33、35、39、45、51、52、56、58及59型引起的子宮頸癌前病變、二三期高度癌前病變及子宮腺性原位癌。女士們需注意,現兩種HPV疫苗,均有效預防其疫苗所覆蓋的相關HPV疾病,但最重要的是注射後記得仍需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查,以得到全面保護。 世界各地的子宮頸癌疫苗及注射計劃普遍性如何?現時有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推行全民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注射計劃,為適齡女士提供免費疫苗注射。其中美國、法國、丹麥、德國、加拿大及挪威等十多個政府均以疫苗能否預防更多HPV相關疾病及更符合經濟效益這兩大因素而選擇4合1疫苗作為全民免疫注射計劃中的指定疫苗。
·對HPV子宮頸癌疫苗有過敏反應人士
·對酵母過敏的人士
·正在懷孕的婦女
·有發燒、中度或嚴重疾病的人,應待康復後才接種疫苗
4價流感針

蛇針
「生蛇」的醫學名稱是「帶狀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並無法根治。患者身上會出現一種令人痛楚並呈帶狀的紅疹,而且會起水泡。水痘癒合後,病毒會潛伏人體神經並處於休眠狀態,日後有機會再度活躍,引致「生蛇」。因此凡感染過水痘的人都有機會「生蛇」。
只要曾感染水痘,「生蛇」病毒就會潛伏在體內,並有機會再度活躍,引致「生蛇」,但實際時間則因人而異,難有定論。
研究結果顯示:
• 95%成年人有「生蛇」風險;
• 每3個人就有1人於一生中經歷「生蛇」;及
• 50歲起風險大大增加
曾經「生蛇」者亦有機會復發。免疫系統較弱(如患糖尿病或癌症)、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大病初癒的人士也屬較高風險一群。
一旦「生蛇」,病情的嚴重程度將難以預測。發病時,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去到連接皮膚的表面,形成紅疹。最常見的發病位置是背部及腰部的一側,其次是手和腳等身體部位。多數患者都形容「生蛇」有如針拮、火燒及電擊,即使輕觸皮膚,也可出現異常敏感的反應,情況可持續4星期。
下表總結不同程度「生蛇」會出現的情況:
輕微 皮膚長出輕微的紅疹及少許水泡
中度 皮膚呈現帶狀的紅疹及水泡群
嚴重 多處皮膚呈現帶狀的紅疹及水泡群,且水泡可合併成一個大面積範圍,情況形同燙傷
每4位「生蛇」患者就有1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包括「生蛇」後遺神經痛,一旦出現此併發症,即使紅疹痊癒,神經疼痛仍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年紀愈大,出現後遺神經痛的風險愈高。
「生蛇」可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嚴重影響。「生蛇」導致的劇痛、不適及儀容破損,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嚴重者更會持續感到自卑、消極和焦慮。如果病毒上眼或入耳,甚至有機會引致失明或失聰。
接種「生蛇」疫苗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人的免疫系統會隨年紀逐漸減弱,令潛伏的「生蛇」病毒較易再度活躍。由於一般止痛藥並不可以舒緩患處的痛楚,副作用亦較多,因此及早向醫生查詢並接種疫苗,是相當重要的。
康柏苗 (Zostavax) 是第一隻可同時預防「生蛇」(功效達70%)、以及一旦「生蛇」所引致的劇痛及後遺神經痛。此疫苗於2006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上市,至今已於62個地方注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指引,至今並未需要注射加強劑。
• 所有50歲以上人士(男女均可)
• 現正「生蛇」
• 曾對疫苗成分包括明膠 (Gelatin) 及紐奧黴 (Neomycin) 有過敏性休克反應的人士
• 有原發性及繼發性免疫系統問題的病患者,或正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如高劑量膽固醇)的病人
• 患有肺結核,正發病及未經治療人士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或會出現輕微紅腫及痛楚,有些人或會出現頭痛。
1. 50歲以下、感染過水痘人士亦有生蛇風險,一般而言風險按年齡增加
2. 此疫苗男女均可接種
3. 曾經「生蛇」者可以接種此疫苗
4. 此疫苗不可用作治療「生蛇」,現正「生蛇」者不適合接種此疫苗